首页

女王的口舌奴

时间:2025-05-23 00:23:12 作者: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用 浏览量:35418

  中新网桂平10月19日电 (记者 黄艳梅)稻渔重要文化遗产表演、稻渔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展销、稻渔特色产业推介、稻渔烹饪比赛……10月18日至19日,2024年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第六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活动在广西桂平市举办。

图为2024年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第六届广西稻渔丰收节开幕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此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贵港市人民政府、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集中展示广西稻渔产业发展成绩,探讨稻渔产业趋势,共谋产业发展未来。

  近年来,广西坚持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区掀起了新一轮的稻渔种养发展热潮。全区稻渔规模已发展到120万亩,创新集成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模式。

图为广西多民族稻渔重要文化遗产表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其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扶贫典型模式;贵港市充分利用气候地域优势发展稻田反季节养殖小龙虾,大力推广稻田平养、旱改水地块养、藕田养殖、冬闲田养殖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累计建成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6万亩,带动全市6.29万户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

  作为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主产地,桂平市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富硒小龙虾和错季小龙虾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挖沟式、平养式、光伏+虾和旱改水田、冬闲田养殖等稻虾养殖模式,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从2020年3000余亩发展至目前8.2万亩,位于全区前列。

图为广西多民族稻渔重要文化遗产表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目前,桂平市稻虾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拓展发展市级小龙虾交易中心1个、小龙虾乡镇收购集散中心26个,形成小龙虾夜市一条街“浔州一桶”,建成广西首个小龙虾恒温育苗基地,种苗供应覆盖桂东及部分区外地区。全市现有稻虾经营主体324个,带动3300余户农户增收,稻田小龙虾年产量1.18万吨,实现产值8.16亿元,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新亮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称,稻渔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农耕文化,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等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有效提高稻渔产量和品质。(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绍兴黄酒情绪消费热 “卖生活方式”成新时尚

他认为,当然气候问题不分国界,在谈判伊始,各方就确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个原则一直沿用至今。他表示,但具体责任如何区别,就成为每次谈判的核心问题。发达国家想模糊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坚持要分清,一是历史责任不同,二是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不同。

学习新语·非遗|“年轻一代要很好培养,更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成立于2004年9月的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匈期间,曾到该校考察。

青藏高原唯一炼油厂通过铁路向西藏运送航煤超3万吨

不远处的比利时弗拉芒·布拉邦省展园,结合地形高差造景,形成多维立体的游览视线。穿过绿篱环绕、俨然比利时童话森林的“花园秘境”,以当地教堂为原型打造的“阳光花亭”,和被蓝铃花、比利时杜鹃等植物环绕的“秘密花谷”尽收眼底。

水上飞人特技表演亮相乌江重庆涪陵段水域

当晚,只见各队球员手持四角塑料凳子在赛场上发球、接球、传球甚至还能跳起来拦网和扣球,场面十分有趣。比赛中,有的队员赤足上阵,满场翻飞,灵活的脚步加上精彩的表现,引得现场观众喝彩声不断。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像珍惜大熊猫一样珍惜中美人民友谊

黄山海关关员 单松:这是一份乾隆年间的奏折,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出口茶叶的价格,距今已经260多年,乾隆批了三个字“知道了”,特别有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